【漫漫新藥路】研發噴鼻式新冠疫苗 抗病毒第一免疫防線
15/06/2023
【漫漫新藥路】研發噴鼻式新冠疫苗 抗病毒第一免疫防線
15/06/2023
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加速推進不同技術平台的疫苗研發,截至2022年5月,已有超過110種COVID-19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有10種已獲世界衛生組織批准作緊急使用,惟大部分疫苗只可減輕嚴重症狀及降低死亡率,未能防止感染和傳播。有見及此,香港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噴鼻式新冠疫苗,原理是將新冠病毒的棘蛋白插入經基因改造的減活流感病毒,冀觸發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病毒。另外,噴鼻式疫苗比注射式疫苗易於接種,理論上更可刺激上呼吸道粘膜產生免疫球蛋白,為抵抗病毒築起第一道防線。
港大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及其研究團隊就此研究疫苗於2021年3月至9月在香港進行一期臨床試驗,招募了29名從未感染COVID-19的華裔健康志願者。結果顯示高劑量噴鼻式新冠疫苗的安全性良好,且能引發適度的粘膜免疫反應,是次結果可成為下一階段疫苗加強劑研究的基礎。
【漫漫新藥路】降血鉀藥一期試驗結果理想 為華裔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
16/12/2022
【漫漫新藥路】降血鉀藥一期試驗結果理想 為華裔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
16/12/2022
高血鉀症常見於患上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慢性腎病及糖尿病私的病人身上,患者體內的鉀失衡成因包括攝取過量鉀質、因腎衰竭而導致排鉀功能受損、服用保鉀藥物等,此病症對病人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死亡率也相當高。
Sodium Zirconium Cyclosilicate (SZC)是一種治療高血鉀症的新型口服藥物,透過與腸胃道中的鉀結合後,經由糞便排走以降低血鉀水平,且不會影響體內血鈉水平。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張錚醫生及其研究團隊於2017年10月在香港招募了22名華裔健康志願者進行一期臨床試驗,志願者在連續四天進食高鉀膳食後,隨機分為兩組服用不同劑量的SZC。是次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新藥的藥效、安全性及代謝均與西方人及日本人的結果相若。SZC現已獲歐盟、美國及中國等地批准使用。
【漫漫新藥路】實現 「功能性治癒」 乙肝患者現曙光
06/12/2022
【漫漫新藥路】實現 「功能性治癒」 乙肝患者現曙光
06/12/2022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每年約有 150 萬新感染個案和造成近90萬人死亡。功能性治癒是治療HBV感染的重點方向,目標是即使停止接受治療,患者體內仍持續檢測不到HBV表面抗原。目前,核苷或核苷酸類似物均用作治療HBV 感染的首選治療方案,可是只有少數患者在接受長時間的治療後,HBV表面抗原可降至無法檢測的水平。Bepirovirsen 是一種反義寡核苷酸,能精準針對和摧毀HBV RNA,使其失去活性,HBV病毒就無法再複製。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講座教授袁孟峰及其研究團隊於2020至2022年期間進行了Bepirovirsen 的二期臨床試驗,該研究在22個國家共招募了457名感染HBV患者參與。結果顯示無論患者當下是否正接受標準治療,Bepirovirsen都能大幅降低患者體內的HBV表面抗原水平。 是次研究有望為慢性乙肝患者帶來創新功能性治癒的希望。
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相關報導可參閱此連結。
【漫漫新藥路】新型藥物精氨酸酶結合化療醫治晚期或轉移性肝癌 試驗結果為後續研究提供基礎
11/04/2022
【漫漫新藥路】新型藥物精氨酸酶結合化療醫治晚期或轉移性肝癌 試驗結果為後續研究提供基礎
11/04/2022
在標靶藥面世前,肝癌患者的治療主要依賴化療藥物,自2010年初起,以Oxaliplatin為基礎的化療方案成為主流選擇。直至近年,免疫療法逐漸成為肝癌的一線治療方法。美國FDA在2020年3月批准聯合使用Nivolumab及Ipilimumab作為肝癌的雙重免疫療法,但部分患者對該療法沒有反應或在用藥後病情仍會復發,且費用較為高昂,非所有病人都能負擔。新型藥物如精氨酸酶(PEG-BCT-100)配合化療藥物的聯合療法有望滿足不同的醫療需求,特別是在資源有限的發展中國家。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邱宗祥醫生及其研究團隊於2014至2015年在香港共招募了17名晚期肝癌患者參與PEG-BCT-100結合Capecitabine及Oxaliplatin的一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療法對治療晚期肝癌或可發揮協同效應,為日後的第二和三期研究提供了基礎。
【漫漫新藥路】長效局部麻醉劑一期試驗結果理想 有助減輕病人術後疼痛
29/09/2021
【漫漫新藥路】長效局部麻醉劑一期試驗結果理想 有助減輕病人術後疼痛
29/09/2021
有效的術後疼痛治療能減少併發症及加速傷口痊癒,對病人的康復十分重要。在中國,鴉片類及急性止痛藥為常用的鎮痛藥,但使用全身性鴉片類藥物會引致噁心和嘔吐等副作用,手術後使用該類藥物更有機會增加成癮風險,因此仍有不少病人抗拒使用。所以,為減少使用鴉片類止痛藥,有些醫生會採用混合式痛症管理方法,例如使用長效局部麻醉劑,並將其直接注射至手術部位以延長藥效。
研究藥物EXPAREL® 已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通過注射藥物至手術部位去緩解術後疼痛,但因藥物在華人尚未有足夠代謝和安全性數據,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張文勇及其研究團隊於2019年11月在香港招募了20名華裔健康志願者進行一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藥物在華人體內的代謝情況和安全性與西方人士相若,此研究成果有望加快藥物在中國註冊上市。
【漫漫新藥路】天然成份植物固醇可降低壞膽固醇水平 有助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24/05/2021
【漫漫新藥路】天然成份植物固醇可降低壞膽固醇水平 有助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24/05/2021
根據衞生署的資料,膽固醇過高在香港相當普遍,約有一半人患有高膽固醇血症,是其中一個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原因。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張文勇教授及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張正龍於2015年進行了一項為期3星期的臨床試驗,目的是測試植物固醇能否有效降低壞膽固醇水平。植物固醇可於天然植物提取,有助減少腸道對壞膽固醇的吸收。
研究團隊邀請了221名年齡界乎24至79歲的健康志願者參與研究並隨機分為兩組,其中110名志願者需連續3星期飲用含1.5克植物固醇的低脂奶粉,另外111名則飲用沒含有植物固醇的低脂奶粉 (對照組別)。研究結果顯示連續3星期飲用含植物固醇低脂奶粉的人士相比對照組別,壞膽固醇水平平均降低了9.46%,而總膽固醇水平則平均降低了5.64%。此臨床研究顯示植物固醇可降低壞膽固醇水平。
【漫漫新藥路】自體免疫病新藥一期試驗結果理想 為患者揭示治療新方向
04/05/2021
【漫漫新藥路】自體免疫病新藥一期試驗結果理想 為患者揭示治療新方向
04/05/2021
正常的免疫系統會產生抗體消滅外來細菌和病毒,而自體免疫病卻像一場身體的內戰,免疫系統無法分辨正常細胞和外來病菌,便會攻擊體內的健康細胞。其中一些自體免疫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症和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等,都是因身體產生過多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引致。現時醫生大多會以標靶藥控制致病IgG抗體水平,但其用途仍局限於特定的疾病,且所費不菲,所以科學家正積極探索其他新療法。
最新研究顯示利用免疫治療原理所研發的新藥HBM9161能減低人體內的IgG抗體水平,但因藥物在華人體內的代謝及安全數據未盡全面,故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逸軒醫生及其研究團隊於2019年6月在香港招募了共24名華裔健康志願者進行一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新藥能有效降低血液中IgG抗體水平,與早前在西方人士身上進行的研究結果相若,有望成為治療自體免疫病的新方向。
【漫漫新藥路】合併使用肝癌免疫藥有助提升療效 獲美國藥監局納入為第二線治療方案
10/11/2020
【漫漫新藥路】合併使用肝癌免疫藥有助提升療效 獲美國藥監局納入為第二線治療方案
10/11/2020
大多肝細胞癌(HCC)病人的情況都不適合進行肝臟切除或移植手術,同時傳統的治療方案效果未如理想,因此免疫治療成為研究新方向。免疫藥Nivolumab早已於多國獲准上市,為了尋找更有效的療法,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邱宗祥醫生及國際研究團隊提出合併使用Nivolumab及Ipilimumab兩種免疫藥為HCC患者進行治療,從而觀察腫瘤對藥物的反應及病人存活率。
團隊在2016年於10個國家招募了共148名曾接受Sorafenib治療的HCC患者進行一/二期臨床試驗,志願者分為三組,分別接受不同劑量的Nivolumab及Ipilimumab。結果顯示合併使用兩種藥物在患者中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數據及緩解率,亦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證實療法是可行的,而其中一組劑量組合更在美國獲納入為第二線治療方案。下一步,團隊將會繼續探討此療法是否有機會晉身為第一線治療。
【漫漫新藥路】免疫藥物為治療末期肝癌帶來轉機 亞洲試驗結果與其他地區相若
03/06/2020
【漫漫新藥路】免疫藥物為治療末期肝癌帶來轉機 亞洲試驗結果與其他地區相若
03/06/2020
肝癌像無聲殺手,往往要待腫瘤長得夠大才出現明顯症狀,直到患者發現時通常已是肝癌末期。肝細胞癌(HCC)是最常見的肝癌,第一線藥物包括已應用多年的標靶藥Sorafenib,惟療效未如理想。免疫療法是治療癌症的新方向,透過用藥令患者體內的免疫細胞破解癌細胞的偽裝,進而消滅癌細胞。
免疫藥Nivolumab已於多國獲准上市,但藥物在西方人及亞洲人的療效或有不同,因此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邱宗祥醫生及國際研究團隊由2013年起在日本、台灣、韓國、新加坡和香港招募了共85名曾接受Sorafenib治療或化療的HCC患者進行一/二期臨床試驗,以評估Nivolumab在亞洲人體內的安全性和藥效,並與其他國家的數據作對比。結果顯示藥物用在亞洲人身上的安全性及患者存活率與其他地區數據相若,證明Nivolumab是一個可行的治療選擇。
【漫漫新藥路】末期肝癌新藥安全有效 有望成為抗病新方
31/07/2019
【漫漫新藥路】末期肝癌新藥安全有效 有望成為抗病新方
31/07/2019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邱宗祥醫生及其研究團隊於2008至2009年進行了一項有關治療末期肝癌藥物的一期臨床試驗,目的是評估聚乙二醇化基因重組精氨酸酶(Peg-rhArg1)的安全性、代謝及抗癌效果,以找出其後進行二期臨床試驗的適合劑量。研究團隊邀請了15名末期肝癌患者參與研究,他們每星期需接受不同劑量的Peg-rhArg1注射。研究結果顯示Peg-rhArg1表現出良好安全性,數據並支持Peg-rhArg1可繼續進行臨床試驗,確認療效。
及後在2010至2012年間,邱醫生續進行Peg-rhArg1的二期臨床試驗。是次研究有20名患者參與,藥物顯示良好耐受性,亦有效保持患者的生活質素。基於其低毒性及長藥效,Peg-rhArg有機會成為抗癌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