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

【藥物小百科】打針效果比吃藥好?

08/06/2023

× 關閉

【藥物小百科】打針效果比吃藥好?

08/06/2023

小時候去看病,家長常常給我們灌輸一個理念:「打針比吃藥好,因為痊癒得較快!」年幼的我們只能咬緊牙關,乖乖承受打針的痛楚。但是長大了後,為什麼醫生卻很少在生病時給我們打針了?

口服和注射是兩種不同的用藥方法,各有優點和缺點。口服藥是最經濟而且對病人最方便的治療方式。病人服用口服藥物不受活動限制,可以留在家中治療。而注射的特色就是作用起始時間較快,而作用期多數較短。對於無法吞嚥的病人,打針固然是不二之選。有些藥物如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在胃中會受到破壞,故不能口服,一般都以皮下注射的方式吸收。另外,抗精神病藥物有長效注射劑,藥力可維持數週之久,可減低病人因忘記服藥而影響康復的進度。

到底打針還是吃藥比較有效,我們實在不能一概而論,這需要視乎藥物的特性和患者的狀況決定,只要遵照醫生的指示,採用最安全的方法便可。

【藥物小百科】中西藥合壁對治療有幫助嗎?

08/05/2023

× 關閉

【藥物小百科】中西藥合壁對治療有幫助嗎?

08/05/2023

香港是個中西文化融合的地方,因此不少人在生病時都會用上中西合壁的吃藥方法,究竟這種方法會產生互補或是互剋的作用?

雖然中藥看似溫和,事實上每種中藥都它含有其活性成份,絕有可能與西藥的化學成份相沖。網上有說法指服用中西藥最好相隔兩小時,可是如果該藥物的藥效時間長,兩小時間隔未必足以避免藥性相沖的情況。

最好的方法是與醫生商討用藥才決定是否中西藥兼食,否則藥效增加或減弱,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特別是肝臟,所以市民千萬不要自行決定,記得要先尋找專業意見。

【藥物小百科】甚麼是藥物敏感?

08/04/2023

× 關閉

【藥物小百科】甚麼是藥物敏感?

08/04/2023

每次看醫生時,他們都會細心詢問病人有沒有藥物敏感,而這些資料亦會清楚無誤地寫在病歷表上。藥物敏感並不少見,後果可以十分嚴重,大家千萬不要忽視。

藥物敏感是一種免疫反應,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某種藥物產生對抗的反應,藥物種類及症狀因人而異,因此,任何藥物都有可能會引起敏感。過敏反應或會在第二次服藥才會出現,所以即使首次服藥後沒有出現徵狀,並不代表之後不會發生。常見的過敏反應有紅疹、嘴唇腫脹、氣促等,如服藥後有以上情況發生,應立即停止服藥及求診。

有些人會錯把藥物敏感和副作用混為一談。由於藥物敏感和個人體質有關,難以預防亦無法預估,只能在發現後避免再次發生。藥物副作用是因服藥帶來與治療無關的不良反應,大多與劑量有關,可從藥理和臨床研究結果來預測。

【藥物小百科】服藥前可壓碎藥物嗎?

08/03/2023

× 關閉

【藥物小百科】服藥前可壓碎藥物嗎?

08/03/2023

為什麼大多數時間醫生會建議大家切忌壓碎或打開藥丸和膠囊藥呢?在此為大家解釋一下背後的原因!

有一些特殊劑型藥物是不可壓碎或切開的,例如控釋型藥丸(Controlled release)和長放緩釋型藥丸(Sustained release),其特殊設計令藥物隨著時間慢慢釋放到體內,而壓碎它們或會破壞緩釋功能並導致藥物在體內的濃度短時間內飆升。除指定藥物外,一般膠囊藥都應該整粒吞下,不應從膠囊中取出粉末。這些藥丸和膠囊藥的特殊塗層可以保護胃壁,亦可避免藥物遭胃酸侵蝕。塗層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可以掩蓋苦澀的味道,讓我們較容易吞服藥物。

如果你或你的孩子在吞服藥丸或膠囊藥時有困難,請告訴醫生或藥劑師,他們或可為你建議其他可用的藥物劑型,例如藥水或可溶於水的藥片等

【藥物小百科】可否在外地購買藥物?

08/02/2023

× 關閉

【藥物小百科】可否在外地購買藥物?

08/02/2023

很多人在外遊時會購買當地藥物回港,認為外地製的產品質素和藥效會較高,有些人甚至會把這些藥物放在網上銷售。藥物並非一般商品,在香港進口和銷售藥物都有法例規管,網上銷售藥物可能會觸犯法例!

在香港,藥物必須經過註冊才可銷售。藥劑製品必須符合安全性、藥效及質量標準,才可獲批准註冊。另外,本港監管藥物的法例亦可能與外地的有所不同,即使在外地能輕易在市面購買到的藥物,在香港或會有更嚴格的監管,需要特定牌照才可進口及銷售,以保障公眾安全。從外地購入成分不明且未有在港註冊的藥物,不一定能治療疾病之餘,它們的安全性和質量亦未必有保證。

建議大家可以到有「Rx」標誌的註冊藥房,請藥劑師為你推薦合適的藥物,這樣大家會購買得更安心!

【藥物小百科】服藥會令牙齒變黃嗎?

08/01/2023

× 關閉

【藥物小百科】服藥會令牙齒變黃嗎?

08/01/2023

現代人對外表愈來愈重視,除了臉上的妝容,牙齒的亮白程度亦是其中一個要求,因此有不少人為了保持牙齒亮白,都會避免進食一些會令牙齒染色的食品,例如咖啡、茶、紅酒或咖哩等。可是,除了與飲食習慣有關外,你知道服藥也會令牙齒變黃嗎?

如果是因為飲食習慣或吸煙等原因令牙齒變黃,我們尚且可以用一般的牙齒美白方法改善。然而,因服藥而引致的染色卻無法輕易處理。其中一種會令牙齒變色的藥物是四環素類抗生素,普遍用作治療細菌感染及嚴重粉刺,如果孕婦或十二歲以下兒童服用四環素類抗生素,藥品會與鈣結合,沉積於正在鈣化的牙齒結構中,經照光後會造成永久性變色。

近年,科研人員已研發出較新的四環素類抗生素,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亦已批准以此藥物治療暗瘡。這種抗生素與鈣結合的機會較低,可減少因服藥而令牙齒變黃的問題。

【藥物小百科】兒童可以服食成人的藥品嗎?

08/12/2022

× 關閉

【藥物小百科】兒童可以服食成人的藥品嗎?

08/12/2022

當小孩生病時,如果症狀輕微,不少家長會選擇在藥房購買一些非處方藥物給小孩服用,希望能減輕他們的不適。可是,目前市面上供小孩專用的藥物不多,種類亦不夠齊全,有些家長會將成人用的藥切半給小孩服用。實際上,這個做法存在一定風險,所以不建議給小孩服用成人藥品。

兒童的器官仍在發育中,神經、消化和代謝系統等發展尚未成熟,對藥物吸收和反應亦與成人不同,因此,兒童用藥份量必須精準計算。雖然兒童體型就像成人的縮小版,但大部分藥物不可以單單依照體型按比例計算服用份量,原因是這些藥物都是以成人做臨床試驗,未能確定對兒童的安全性。另外,有些藥物是兒童不宜使用的,例如:

  • 阿士匹靈(Aspirin)
    阿士匹靈常用作消炎、止痛、退燒等。如兒童服用阿士匹靈,有可能會導致雷氏症候群 (Reye's Syndrome),對肝臟和腦部造成損害。除非在醫生指示下,否則不建議十六歲以下的兒童服用阿士匹靈。
     
  • 可待因 (Codeine)
    可待因常見於市面的止咳藥,香港有超過300種註冊藥物含有可待因成分。可待因止咳的原理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雖然能有效止咳,但亦會有抑制兒童呼吸功能的風險。因此,香港衞生署建議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忌食可待因。十二至十八歲已有其他風險因素或可增加對可待因抑制呼吸作用的敏感度的青少年,除非服用可待因的效益大於風險,否則應避免使用。風險因素包括與肺換氣不足有關的情況,例如肥胖、嚴重肺部疾病,及同時使用會引致抑制呼吸的藥物。

審慎起見,請徵詢醫生或藥劑師意見,去為你的孩子選擇最佳治療方案。切記妥善保管藥物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以防止兒童誤服或中毒。

【漫漫新藥路】實現 「功能性治癒」 乙肝患者現曙光

06/12/2022

× 關閉

【漫漫新藥路】實現 「功能性治癒」 乙肝患者現曙光

06/12/2022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每年約有 150 萬新感染個案和造成近90萬人死亡。功能性治癒是治療HBV感染的重點方向,目標是即使停止接受治療,患者體內仍持續檢測不到HBV表面抗原。目前,核苷或核苷酸類似物均用作治療HBV 感染的首選治療方案,可是只有少數患者在接受長時間的治療後,HBV表面抗原可降至無法檢測的水平。Bepirovirsen 是一種反義寡核苷酸,能精準針對和摧毀HBV RNA,使其失去活性,HBV病毒就無法再複製。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講座教授袁孟峰及其研究團隊於2020至2022年期間進行了Bepirovirsen 的二期臨床試驗,該研究在22個國家共招募了457名感染HBV患者參與。結果顯示無論患者當下是否正接受標準治療,Bepirovirsen都能大幅降低患者體內的HBV表面抗原水平。 是次研究有望為慢性乙肝患者帶來創新功能性治癒的希望。

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相關報導可參閱此連結

【藥物小百科】 藥物能放在雪櫃嗎?

08/11/2022

× 關閉

【藥物小百科】 藥物能放在雪櫃嗎?

08/11/2022

香港大學臨床試驗中心致力於人類健康,工作大多圍繞新療法研發,但是即使有藥可以醫治疾病,使用錯誤方法用藥或儲存藥物,反而會適得其反。你會如何處理吃剩的藥物?我猜十個香港人中,會有九個人回答:存放在雪櫃,心想可以當作「平安藥」囤積以備不時之需,亦會認為冷藏藥物像冷藏食物一樣可延長保質期。究竟這個做法是否正確?

正確儲存藥物對其效用和安全性攸關重要,大部分藥物應存放在陰涼乾爽處,避免受太陽直射,因濕氣、陽光和高溫都有機會影響藥物保質期。除非藥物包裝上指明必須放進雪櫃貯存,否則其他藥物在室溫環境下存放即可。如果藥物未有標註需放置雪櫃而又放了,低溫可能會影響藥效,再從雪櫃拿出來服用時,有機會會受潮。此外,眼藥水在打開封口後應該存放於雪櫃,一般可保存一個月,在一個月內若未使用完應立即丟棄。

【藥物小百科】如忘記服藥應否補服漏食的藥?

08/10/2022

× 關閉

【藥物小百科】如忘記服藥應否補服漏食的藥?

08/10/2022

現代人工作繁忙,總會有忘記服藥的時候。這時候應該怎樣應對呢?立即補服漏食的藥,還是在下次服藥時一併吃下雙倍份量?

一般而言,口服藥物都可以在兩小時內補服。但如果遲了兩小時以上,便應參考藥物的每日服用次數:如果每天需要服藥一或兩次,而距離下次服藥時間仍有數小時,你可立即補服錯過的劑量,之後就按照正常時間服藥;但如果每天需要服藥兩次以上,建議你不用立即補服,而是等到下次服藥的時間才照常繼續服藥。請緊記,即使漏食了,無論如何都絕不可以同時服用雙倍的份量,因為這樣會令體內藥物濃度突然上升,增加出現副作用的風險。

以上只是一般建議。因各類藥物及每人的情況各有差異,有疑問時最好諮詢你的藥劑師或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