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毅教授
传染病科专家
抗撃沙士到新冠 中断疫症爆发链
香港大学内科学系讲座教授及传染病科主管孔繁毅多年来专注传染病学研究,在香港近年多次疫症爆发期间,全心投入临床研究和防控,为香港的抗疫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面对日益聪明的新型病毒,孔教授永远走在最前线,从不退缩。
沙士激发科研斗志
孔教授青年时受到任职护士的母亲启发,令他决志投身医学工作。 他在毕业后不久加入了当时新兴的传染病科,自此与袁国勇教授结下师徒之缘。 「袁教授讲学时不仅只谈学术,还会讲人生哲理,是我的启蒙与模范。」 孔教授出道早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迎战沙士。 孔教授忆述:「当时疾病源头未知,甚至连哪一种病原体也还未分析出来,社会上人心惶惶。 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袁教授带领团队集思广益,在黑板上列出各种的可能性,而其中一项就是冠状病毒,后来这个推演也得到了团队的证实。」
孔教授当年在屋苑爆发群组中,三天内与团队在医院抽取了75名病人的样本进行化验,通宵达旦分析病人的资料和化验报告。 面对未知的疫情,研究团队终于解构出病发的三个阶段,而当中最大影响是第二阶段炎症期,病毒会导致患者免疫系统失衡,引发严重发炎。 研究团队于是订出最佳的紧急治疗方案:以最短时间压制病毒指数,控制炎症水平,从而减低并发症与死亡率。
病人参与共创成果
孔教授深明临床研究的重要性,一直孜孜不倦进行临床研究,既要把实验室的发现转化应用于临床,也要把临床的观察带回实验室研究。 近期的显例莫过于新冠疫情。 「透过实验室的研究,我们知道干扰素对于抑压新冠病毒最为有效,于是马上启动临床试验,在三个月内得到二百多名病人热切主动参与,为应对疫情出力。」 作为提出以蛋白酶抑制剂、干扰素及利巴韦林「三联疗法」治疗新冠感染的始祖,孔教授的治疗方案最终通过临床试验获得验证,成果更于顶级科学期刊《刺针》上发表。
科研医教协同,攻克传染疾病
孔教授认为临床工作、教学和研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即使如何忙碌仍一直坚持。 「在临床治疗时遇上困难,会激励医护人员通过研究寻找解决方案; 而教学时亦可能从学生的提问中获得启发,引出新的研究角度,刺激思考。」 他亦感谢港大临床试验中心多年来的支持,使他能兼顾「医、教、研」三方面的工作。 「他们的团队虽然人手有限,但所有事都一丝不苟,都很用心去做。 例如疫情初期我们研究团队发起新冠喷鼻式疫苗临床试验,第一时间就是找中心合作,因为他们专业而且经验丰富,能与我们无缝合作,高效又安全地完成研究项目。」
面对传染病学悬而未解的一道道难题,孔教授更期望医学界可以持续激激激思维,寻找答案。 长远更期望可开发广谱疫苗,应对快速变种的冠状病毒、流感病毒以至其他病原体。 明灯在前,孔教授在探寻出路的同时,也成为引领后来者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