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小百科】服藥前可壓碎藥物嗎?
08/03/2023
為什麼大多數時間醫生會建議大家切忌壓碎或打開藥丸和膠囊藥呢?在此為大家解釋一下背後的原因!
有一些特殊劑型藥物是不可壓碎或切開的,例如控釋型藥丸(Controlled release)和長放緩釋型藥丸(Sustained release),其特殊設計令藥物隨著時間慢慢釋放到體內,而壓碎它們或會破壞緩釋功能並導致藥物在體內的濃度短時間內飆升。除指定藥物外,一般膠囊藥都應該整粒吞下,不應從膠囊中取出粉末。這些藥丸和膠囊藥的特殊塗層可以保護胃壁,亦可避免藥物遭胃酸侵蝕。塗層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可以掩蓋苦澀的味道,讓我們較容易吞服藥物。
如果你或你的孩子在吞服藥丸或膠囊藥時有困難,請告訴醫生或藥劑師,他們或可為你建議其他可用的藥物劑型,例如藥水或可溶於水的藥片等
【中心活動】三十名中學生參觀香港大學一期臨床試驗中心
27/02/2023
2023年2月23日,一行30名來自聖保羅男女中學的學生到香港大學第一期臨床試驗中心參觀,他們從是次參觀了解到倫理考慮、志願者安全和數據完整性對臨床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臨床試驗在推進醫學發展上的貢獻。他們在參觀中心設施時,他們對中心的設計節印象深刻,鼓勵他們將來可積極考慮從事研究和醫療方面的職業。
【藥物小百科】可否在外地購買藥物?
08/02/2023
很多人在外遊時會購買當地藥物回港,認為外地製的產品質素和藥效會較高,有些人甚至會把這些藥物放在網上銷售。藥物並非一般商品,在香港進口和銷售藥物都有法例規管,網上銷售藥物可能會觸犯法例!
在香港,藥物必須經過註冊才可銷售。藥劑製品必須符合安全性、藥效及質量標準,才可獲批准註冊。另外,本港監管藥物的法例亦可能與外地的有所不同,即使在外地能輕易在市面購買到的藥物,在香港或會有更嚴格的監管,需要特定牌照才可進口及銷售,以保障公眾安全。從外地購入成分不明且未有在港註冊的藥物,不一定能治療疾病之餘,它們的安全性和質量亦未必有保證。
建議大家可以到有「Rx」標誌的註冊藥房,請藥劑師為你推薦合適的藥物,這樣大家會購買得更安心!
【研來如此!臨床試驗大解構】知情同意
08/02/2023
知情同意書 (Informed Consent Form)
記錄志願者提供書面知情同意的文件。知情同意書會列明試驗程序、風險與益處、志願者的權利與責任等,內容和用字一般較通俗易明,盡可能避免使用艱深的醫學專業術語。志願者應在決定參與試驗前,充分瞭解研究詳情,所以研究者應向志願者詳細解釋並給予充足時間仔細閱讀知情同意書內容才安排簽署。
未成年人知情同意書 (Assent Form)
當臨床試驗牽涉到兒童為志願者時,研究人員應盡可能尊重其本人意願,並為已達一定認知程度的兒童安排簽署未成年人知情同意書。未成年人知情同意書一般包括多個不同年齡段適用的版本,並以符合兒童年齡和理解水平的語言來撰寫,有需要時更會加插圖畫表達。儘管如此,由於他們未達法定年齡,研究者仍必須先與其父母或合法監護人進行完整的知情同意程序並安排簽妥知情同意書,確認同意兒童參與該研究。
獨立見證人 (Impartial Witness)
一位獨立於研究團隊,不會受研究人員影響的見證人。如志願者因某種原因而有可能在知情同意過程中容易受外在因素影響其自由參與研究的決定(例如因視障或文盲等原因而無法閱讀文件內容、因志願者與研究者有從屬關係等),則必須要有一名獨立見證人參與及見證研究者與志願者進行的整個知情同意過程,並在知情同意書上簽署以確認志願者是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自願參與該研究。
【藥物小百科】服藥會令牙齒變黃嗎?
08/01/2023
現代人對外表愈來愈重視,除了臉上的妝容,牙齒的亮白程度亦是其中一個要求,因此有不少人為了保持牙齒亮白,都會避免進食一些會令牙齒染色的食品,例如咖啡、茶、紅酒或咖哩等。可是,除了與飲食習慣有關外,你知道服藥也會令牙齒變黃嗎?
如果是因為飲食習慣或吸煙等原因令牙齒變黃,我們尚且可以用一般的牙齒美白方法改善。然而,因服藥而引致的染色卻無法輕易處理。其中一種會令牙齒變色的藥物是四環素類抗生素,普遍用作治療細菌感染及嚴重粉刺,如果孕婦或十二歲以下兒童服用四環素類抗生素,藥品會與鈣結合,沉積於正在鈣化的牙齒結構中,經照光後會造成永久性變色。
近年,科研人員已研發出較新的四環素類抗生素,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亦已批准以此藥物治療暗瘡。這種抗生素與鈣結合的機會較低,可減少因服藥而令牙齒變黃的問題。
【研究完成】非類固醇消炎創新藥物一期臨床研究已順利完成!
21/12/2022
是次的臨床研究需要共16位健康志願者參加,而研究在短短3個月內非常高效地完成了。實在有賴多位志願者踴躍參與去支持藥物研發,以及研究人員日以繼夜付出的努力!由於今次研究需要志願者留宿5日4夜,為了讓他們有更愉快的體驗,中心安排了一場流沙畫工作坊,希望志願者能享受在一期臨床試驗中心的休閒時間。
【漫漫新藥路】降血鉀藥一期試驗結果理想 為華裔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
16/12/2022
【漫漫新藥路】降血鉀藥一期試驗結果理想 為華裔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
16/12/2022
高血鉀症常見於患上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慢性腎病及糖尿病私的病人身上,患者體內的鉀失衡成因包括攝取過量鉀質、因腎衰竭而導致排鉀功能受損、服用保鉀藥物等,此病症對病人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死亡率也相當高。
Sodium Zirconium Cyclosilicate (SZC)是一種治療高血鉀症的新型口服藥物,透過與腸胃道中的鉀結合後,經由糞便排走以降低血鉀水平,且不會影響體內血鈉水平。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張錚醫生及其研究團隊於2017年10月在香港招募了22名華裔健康志願者進行一期臨床試驗,志願者在連續四天進食高鉀膳食後,隨機分為兩組服用不同劑量的SZC。是次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新藥的藥效、安全性及代謝均與西方人及日本人的結果相若。SZC現已獲歐盟、美國及中國等地批准使用。
【藥物小百科】兒童可以服食成人的藥品嗎?
08/12/2022
當小孩生病時,如果症狀輕微,不少家長會選擇在藥房購買一些非處方藥物給小孩服用,希望能減輕他們的不適。可是,目前市面上供小孩專用的藥物不多,種類亦不夠齊全,有些家長會將成人用的藥切半給小孩服用。實際上,這個做法存在一定風險,所以不建議給小孩服用成人藥品。
兒童的器官仍在發育中,神經、消化和代謝系統等發展尚未成熟,對藥物吸收和反應亦與成人不同,因此,兒童用藥份量必須精準計算。雖然兒童體型就像成人的縮小版,但大部分藥物不可以單單依照體型按比例計算服用份量,原因是這些藥物都是以成人做臨床試驗,未能確定對兒童的安全性。另外,有些藥物是兒童不宜使用的,例如:
- 阿士匹靈(Aspirin)
阿士匹靈常用作消炎、止痛、退燒等。如兒童服用阿士匹靈,有可能會導致雷氏症候群 (Reye's Syndrome),對肝臟和腦部造成損害。除非在醫生指示下,否則不建議十六歲以下的兒童服用阿士匹靈。
- 可待因 (Codeine)
可待因常見於市面的止咳藥,香港有超過300種註冊藥物含有可待因成分。可待因止咳的原理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雖然能有效止咳,但亦會有抑制兒童呼吸功能的風險。因此,香港衞生署建議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忌食可待因。十二至十八歲已有其他風險因素或可增加對可待因抑制呼吸作用的敏感度的青少年,除非服用可待因的效益大於風險,否則應避免使用。風險因素包括與肺換氣不足有關的情況,例如肥胖、嚴重肺部疾病,及同時使用會引致抑制呼吸的藥物。
審慎起見,請徵詢醫生或藥劑師意見,去為你的孩子選擇最佳治療方案。切記妥善保管藥物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以防止兒童誤服或中毒。
【漫漫新藥路】實現 「功能性治癒」 乙肝患者現曙光
06/12/2022
【漫漫新藥路】實現 「功能性治癒」 乙肝患者現曙光
06/12/2022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每年約有 150 萬新感染個案和造成近90萬人死亡。功能性治癒是治療HBV感染的重點方向,目標是即使停止接受治療,患者體內仍持續檢測不到HBV表面抗原。目前,核苷或核苷酸類似物均用作治療HBV 感染的首選治療方案,可是只有少數患者在接受長時間的治療後,HBV表面抗原可降至無法檢測的水平。Bepirovirsen 是一種反義寡核苷酸,能精準針對和摧毀HBV RNA,使其失去活性,HBV病毒就無法再複製。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講座教授袁孟峰及其研究團隊於2020至2022年期間進行了Bepirovirsen 的二期臨床試驗,該研究在22個國家共招募了457名感染HBV患者參與。結果顯示無論患者當下是否正接受標準治療,Bepirovirsen都能大幅降低患者體內的HBV表面抗原水平。 是次研究有望為慢性乙肝患者帶來創新功能性治癒的希望。
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相關報導可參閱此連結。
【研來如此!臨床試驗大解構】設盲
05/12/2022
設盲 (Blinding)
為排除志願者或研究人員的主觀偏向,以免影響研究結果,臨床試驗過程中會進行設盲的保密程序,參與者及/或研究人員在試驗期間無法得悉志願者獲分配到試驗組或對照組。常用的設盲方式包括單盲及雙盲。
單盲 (Single-blind)
臨床試驗過程中,只有志願者不知道獲分派的研究組別。單盲比雙盲設計簡單,亦便於研究者觀察志願者的身體狀況。
雙盲 (Double-blind)
臨床試驗過程中,志願者及研究人員皆不知道志願者獲分派的研究組別。雙盲設計能避免任何可能因志願者和研究人員對試驗產品效果的主觀期望而引起的偏頗。
揭盲(Unblinding)
完成有設盲的臨床試驗後(如雙盲試驗)會進行揭盲程序,即是向志願者及/或研究人員揭曉每位志願者所屬的研究組別。研究人員會於揭盲後分析收集到的試驗數據,以對不同組別的安全性、有效性或其他資料作出比較。研究者亦可能會在發生嚴重不良事件等情況下進行緊急揭盲,以提供適切治療,保障志願者的安全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