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小百科】怀孕期间生病完全不能吃药吗?
08/08/2023
以往曾出现一些孕妇误服药物而诞下畸胎的新闻,所以现在仍有不少孕妇即使生病了,都抱着能不吃药便不吃的想法,以免药物会影响胎儿。然而,这个想法在现今这个医学昌明的年代依旧正确吗?
许多妇女患有严重的疾病或慢性病,例如哮喘,糖尿病,高血压和癫痫,她们在怀孕期间需要继续服用处方药,因为停止用药的风险可能大于在怀孕期间继续用药的风险。
虽然有些药物可以在怀孕期间安全使用,但部分药物确实会伤害到胎儿。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剂量、服药时间长短、胎盘的渗透性等因素。孕妇切勿随便服用市面上出售或别人给的药物,并要留意包装上有否写明「孕妇禁用」或「慎用」或「忌用」。现时已有一些确定会致畸胎或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例如:
- 抗癌药,例如沙利度胺(Thalidomide)、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等
- 抗生素,例如四环霉素(Tetracycline)、链霉素(Streptomycin)等
- 含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降血压药
- 抗凝血剂,例如华法林(Warfarin)等
- 抗癫痫药,例如苯妥英(Phenytoin)、苯巴比妥(Phenobarbitone)等
- 含有异维A酸(Isotretinoin)的暗疮药
孕妇服药要谨慎,但不必对药物过份紧张或恐惧,如讳疾忌医,更可能令病情加深,对胎儿影响更大,记得看病时要主动告知医生怀孕周数,便可安心服药了。
【药物小百科】为甚么即使涂了防晒用品仍然会被晒伤?
08/07/2023
炎炎夏日,每每走在路上彷佛快要被太阳烧焦,不少市民都会因应当日的紫外线指数,采取适当的防晒措施,避免增加患上皮肤癌的风险。可是,为甚么有时明明做足了防晒措施,仍旧被晒伤了?别错怪防晒用品,原凶可能是你最近曾服用的药物!
部分药物含有感光成份,一经服食,会令皮肤对光更敏感及更易晒伤,这种现象称为光敏感反应,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令光敏感药物产生损害皮肤细胞的物质,引致皮肤出现发炎反应,可能会出现的征状有皮肤痕痒、红肿、刺痛、出疹等,因其征状与湿疹相似,所以有不少患者未能察觉是光敏感反应。常见会引起光敏感反应药物包括:
- 抗癌药,例如沙利度胺(Thalidomide)、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等
- 抗生素,例如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等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药,如萘普生(Naproxen)、呲罗昔康(Piroxicam)等
- 异维A酸(Isotretinoin)
- 利尿剂,如呋塞米(Furosemide)、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等
可能导致光敏感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并非每个使用这些药物的人都会有反应。如果你在服药时怀疑出现光敏感反应的病征,切勿擅自停药,可以询问你的医生并做进一步的评估。你亦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减低光敏性的风险,例如穿着防晒衣物、撑伞,更甚是避免在紫外线最强的时间外出。
【漫漫新药路】研发喷鼻式新冠疫苗 抗病毒第一免疫防线
15/06/2023
【漫漫新药路】研发喷鼻式新冠疫苗 抗病毒第一免疫防线
15/06/2023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加速推进不同技术平台的疫苗研发,截至2022年5月,已有超过110种COVID-19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有10种已获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作紧急使用,惟大部分疫苗只可减轻严重症状及降低死亡率,未能防止感染和传播。有见及此,香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喷鼻式新冠疫苗,原理是将新冠病毒的棘蛋白插入经基因改造的减活流感病毒,冀触发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另外,喷鼻式疫苗比注射式疫苗易于接种,理论上更可刺激上呼吸道粘膜产生免疫球蛋白,为抵抗病毒筑起第一道防线。
港大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及其研究团队就此研究疫苗于2021年3月至9月在香港进行一期临床试验,招募了29名从未感染COVID-19的华裔健康志愿者。结果显示高剂量喷鼻式新冠疫苗的安全性良好,且能引发适度的粘膜免疫反应,是次结果可成为下一阶段疫苗加强剂研究的基础。
【药物小百科】打针效果比吃药好?
08/06/2023
小时候去看病,家长常常给我们灌输一个理念:「打针比吃药好,因为痊愈得较快!」年幼的我们只能咬紧牙关,乖乖承受打针的痛楚。但是长大了后,为什么医生却很少在生病时给我们打针了?
口服和注射是两种不同的用药方法,各有优点和缺点。口服药是最经济而且对病人最方便的治疗方式。病人服用口服药物不受活动限制,可以留在家中治疗。而注射的特色就是作用起始时间较快,而作用期多数较短。对于无法吞咽的病人,打针固然是不二之选。有些药物如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在胃中会受到破坏,故不能口服,一般都以皮下注射的方式吸收。另外,抗精神病药物有长效注射剂,药力可维持数周之久,可减低病人因忘记服药而影响康复的进度。
到底打针还是吃药比较有效,我们实在不能一概而论,这需要视乎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状况决定,只要遵照医生的指示,采用最安全的方法便可。
【药物小百科】中西药合壁对治疗有帮助吗?
08/05/2023
香港是个中西文化融合的地方,因此不少人在生病时都会用上中西合壁的吃药方法,究竟这种方法会产生互补或是互克的作用?
虽然中药看似温和,事实上每种中药都它含有其活性成份,绝有可能与西药的化学成份相冲。网上有说法指服用中西药最好相隔两小时,可是如果该药物的药效时间长,两小时间隔未必足以避免药性相冲的情况。
最好的方法是与医生商讨用药才决定是否中西药兼食,否则药效增加或减弱,都会对身体造成负担,特别是肝脏,所以市民千万不要自行决定,记得要先寻找专业意见。
【药物小百科】甚么是药物敏感?
08/04/2023
每次看医生时,他们都会细心询问病人有没有药物敏感,而这些数据亦会清楚无误地写在病历表上。药物敏感并不少见,后果可以十分严重,大家千万不要忽视。
药物敏感是一种免疫反应,人体的免疫系统对某种药物产生对抗的反应,药物种类及症状因人而异,因此,任何药物都有可能会引起敏感。过敏反应或会在第二次服药才会出现,所以即使首次服药后没有出现征状,并不代表之后不会发生。常见的过敏反应有红疹、嘴唇肿胀、气促等,如服药后有以上情况发生,应立即停止服药及求诊。
有些人会错把药物敏感和副作用混为一谈。由于药物敏感和个人体质有关,难以预防亦无法预估,只能在发现后避免再次发生。药物副作用是因服药带来与治疗无关的不良反应,大多与剂量有关,可从药理和临床研究结果来预测。
【药物小百科】服药前可压碎药物吗?
08/03/2023
为什么大多数时间医生会建议大家切忌压碎或打开药丸和胶囊药呢?在此为大家解释一下背后的原因!
有一些特殊剂型药物是不可压碎或切开的,例如控释型药丸(Controlled release)和长放缓释型药丸(Sustained release),其特殊设计令药物随着时间慢慢释放到体内,而压碎它们或会破坏缓释功能并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短时间内飙升。除指定药物外,一般胶囊药都应该整粒吞下,不应从胶囊中取出粉末。这些药丸和胶囊药的特殊涂层可以保护胃壁,亦可避免药物遭胃酸侵蚀。涂层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可以掩盖苦涩的味道,让我们较容易吞服药物。
如果你或你的孩子在吞服药丸或胶囊药时有困难,请告诉医生或药剂师,他们或可为你建议其他可用的药物剂型,例如药水或可溶于水的药片等。
【中心活动】三十名中学生参观香港大学一期临床试验中心
27/02/2023
2023年2月23日,一行30名来自圣保罗男女中学的学生到香港大学第一期临床试验中心参观,他们从是次参观了解到伦理考虑、志愿者安全和数据完整性对临床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临床试验在推进医学发展上的贡献。他们在参观中心设施时,他们对中心的设计节印象深刻,鼓励他们将来可积极考虑从事研究和医疗方面的职业。
【研来如此!临床试验大解构】 知情同意
08/02/2023
知情同意书 (Informed Consent Form)
记录志愿者提供书面知情同意的文件。知情同意书会列明试验程序、风险与益处、志愿者的权利与责任等,内容和用字一般较通俗易明,尽可能避免使用艰深的医学专业术语。志愿者应在决定参与试验前,充分了解研究详情,所以研究者应向志愿者详细解释并给予充足时间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内容才安排签署。
未成年人知情同意书 (Assent Form)
当临床试验牵涉到儿童为志愿者时,研究人员应尽可能尊重其本人意愿,并为已达一定认知程度的儿童安排签署未成年人知情同意书。未成年人知情同意书一般包括多个不同年龄段适用的版本,并以符合儿童年龄和理解水平的语言来撰写,有需要时更会加插图画表达。尽管如此,由于他们未达法定年龄,研究者仍必须先与其父母或合法监护人进行完整的知情同意程序并安排签妥知情同意书,确认同意儿童参与该研究。
独立见证人 (Impartial Witness)
一位独立于研究团队,不会受研究人员影响的见证人。如志愿者因某种原因而有可能在知情同意过程中容易受外在因素影响其自由参与研究的决定(例如因视障或文盲等原因而无法阅读文件内容、因志愿者与研究者有从属关系等),则必须要有一名独立见证人参与及见证研究者与志愿者进行的整个知情同意过程,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署以确认志愿者是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自愿参与该研究。
【药物小百科】可否在外地购买药物?
08/02/2023
很多人在外游时会购买当地药物回港,认为外地制的产质量素和药效会较高,有些人甚至会把这些药物放在网上销售。药物并非一般商品,在香港进口和销售药物都有法例规管,网上销售药物可能会触犯法例!
在香港,药物必须经过注册才可销售。药剂制品必须符合安全性、药效及质量标准,才可获批准注册。另外,本港监管药物的法例亦可能与外地的有所不同,即使在外地能轻易在市面购买到的药物,在香港或会有更严格的监管,需要特定牌照才可进口及销售,以保障公众安全。从外地购入成分不明且未有在港注册的药物,不一定能治疗疾病之余,它们的安全性和质量亦未必有保证。
建议大家可以到有「Rx」标志的注册药房,请药剂师为你推荐合适的药物,这样大家会购买得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