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小百科】为什么每年都需要接种流感疫苗?
25/03/2024
政府每年都鼓励市民接种季节性流感(流感)疫苗,以应对流感高峰期。为什么我们每年都需要接种流感疫苗呢?
流感病毒表面的抗原容易发生变化,导致病毒产生变异 ,流行的病毒株亦可能不断改变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每年会就北半球和南半球这两个地区分别召开会议,预测下一个流感季节流行的病毒株,并提出流感疫苗的病毒成分的建议 。流感疫苗的成分每年都会根据流行的病毒株进行更新,以增强疫苗的有效性 。因此,今年流感疫苗的成分有机会与去年不同,每年接种更新的疫苗才能有效预防该年度的流感。此外,上一年度接种疫苗时建立的免疫力会随时间减弱。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有助于确保身体产生足够抗体,达至保护作用的水平 。
世卫建议使用的流感疫苗一般分为「三价」和「四价」疫苗 。三价流感疫苗包含三种病毒成分,通常包括两种甲型流感病毒(一种H1N1和一种H3N2)以及一种乙型流感病毒 ,可预防大多数流感病例 。而四价流感疫苗则包含四种病毒成分,比三价疫苗多一种乙型流感病毒,提供额外保护 ,因此一般建议优先使用四价流感疫苗 。
除了看病毒成分的组成外,流感疫苗亦可以病毒的活性和接种方式来分类,分别是灭活流感疫苗注射剂及减活流感疫苗喷鼻剂,两者各有特点–「灭」活流感疫苗注射剂,是利用在制造过程中已被灭活(杀死)的病毒制成 ;而「减」活流感疫苗喷鼻剂则是由仍然存活的病毒所制成,但其活性在生产过程初期已被减弱。如接种者的免疫功能正常,减活病毒只能在体内有限增长,难以进行自我复制而导致真正的疾病。减活流感疫苗喷鼻剂可仿真通过鼻腔自然感染病毒的情况,因此有可能使身体产生更强和更持久的免疫保护,但由于有机会引起较强免疫反应,可能会出现更多副作用(如流鼻水) 。
为应对不时变化的流感病毒,每年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能更有效预防流感。市民亦可向家庭医生查询自己适合接种的流感疫苗 。
【中心活动】临床研究管治国际会议暨国际临床试验中心联盟论坛 2023
18/03/2024
2023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香港大学临床试验中心在这一年没有停下脚步,构思了不少新计划,其中更于早前举办了临床研究管治国际会议暨国际临床试验中心联盟论坛,主题是「临床研究 · 良好管治 · 成功共创」,汇聚超过25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及业界代表到场参与 ,就临床试验管治的最新趋势进行讨论。我们亦十分荣幸邀请到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创先生、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院长刘泽星教授、以及国际临床试验中心联盟主席 Dr. Christiane Blankenstein于开幕礼上致辞,场面十分热闹! 今次会议我们以在线线下混合模式举办,藉此让更多人了解临床研究这个行业及相关知识,吸引了合共1,500人参与这项盛事! 会议能够顺利举行,亦有赖各赞助机构的支持,在此送上衷心感谢!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温当日的精彩片段吧!
【药物小百科】可以自行购买减肥产品吗?
12/02/2024
维持健康体态和体重管理一向是热门话题。除了节食和运动外,有些人选择同时服用减肥产品,希望可以更快达到减肥目标。市面上有林林总总的减肥产品,为什么部分可供市民随意购买,而有些则需要医生处方呢?
在香港,所有药剂制品均受《药剂业及毒药条例》监管,必须先向香港药剂业及毒药管理局(管理局)申请注册,方可在香港销售 。管理局会按照药物的效力、毒性及潜在副作用分类,故此会有不同程度的销售管制,例如「处方药物」便需在注册药剂师监督下按医生处方配售,「监督售卖药物」则毋须医生处方,但须在注册药剂师指导及监督下销售 。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减肥药物一般均为处方药物,因此,如要使用药物减肥,必先经过医生的详细评估,以处方适当的剂量及使用时长,确保安全使用。
市民能自行购买的减肥产品多数属于保健食品,大多含有甲壳素、藤黄果、亚油酸等天然成分 ,因为不含西药成分,这些保健食品不需要经管理局注册便可销售 。由于缺乏相应法例规管,因此无法完全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功效及质量 。市面上亦曾发现有减肥产品含有未申报或禁用的成分,如早于2010年起被禁用、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西布曲明」 。
要控制体重,均衡饮食及适量运动同样重要,谨记不应购买来历不明或自行选用未经临床验证的减肥产品。在服用任何药物或保健产品以减重前,应先咨询医护人员的专业意见。
【研究完成】Omicron新冠疫苗临床研究已顺利完成!
14/11/2023
在2022年5月,香港大学医学研究团队联同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合作,开展了一项大型Omicron新冠疫苗临床研究。经历了13个月,研究终于在2023年11月 2日圆满结束! 今次香港大学临床试验中心负责统筹及管理整个研究项目,而且招募了多达1,800位志愿者参加,对我们来说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让研究可以顺利展开,我们花了不少准备工夫,包括于中山纪念公园体育馆设立临时研究中心,以容纳众多志愿者,亦进行了遍布全港的宣传活动,例如社交媒体、新闻发布、报纸/巴士/小巴/地铁广告、单张派发等等。 在此我们衷心感谢众多志愿者鼎力支持,以及研究人员上下一心无间断的努力,终于顺利完成这项大型临床研究,我们亦深深感受到市民大众与我们一直同行,才可以达成这个壮举! 未来我们会继续进行其他临床研究,请大家密切留意我们的网站、Facebook及Instagram!





【药物小百科】过期药仍可服用吗?
08/09/2023
生病时常常会在药房购买一整盒成药回家,吃数剂药及病情好转后,便会停止服药,并且把剩余的药存起来当作「平安药」,以免浪费。可是,这些药往往会吃不完,一不小心就会过期。究竟过期药仍可服用吗?
虽然未能确定过期药对人体的影响,但服食过期药是非常冒险的事。过期药的药效可能减弱或分解成有害物质,一旦服用,病情不只未能改善,甚至会因延迟求医而恶化。
每次服药前,大家都应该看清楚药物的有效期,过期药应该立即弃掉。即使药物未过期,亦需要检查它的颜色、形状、气味有没有变质,如有任何怀疑都千万不要冒险服食,而是要将药物丢弃。
【药物小百科】怀孕期间生病完全不能吃药吗?
08/08/2023
以往曾出现一些孕妇误服药物而诞下畸胎的新闻,所以现在仍有不少孕妇即使生病了,都抱着能不吃药便不吃的想法,以免药物会影响胎儿。然而,这个想法在现今这个医学昌明的年代依旧正确吗?
许多妇女患有严重的疾病或慢性病,例如哮喘,糖尿病,高血压和癫痫,她们在怀孕期间需要继续服用处方药,因为停止用药的风险可能大于在怀孕期间继续用药的风险。
虽然有些药物可以在怀孕期间安全使用,但部分药物确实会伤害到胎儿。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剂量、服药时间长短、胎盘的渗透性等因素。孕妇切勿随便服用市面上出售或别人给的药物,并要留意包装上有否写明「孕妇禁用」或「慎用」或「忌用」。现时已有一些确定会致畸胎或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例如:
- 抗癌药,例如沙利度胺(Thalidomide)、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等
- 抗生素,例如四环霉素(Tetracycline)、链霉素(Streptomycin)等
- 含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降血压药
- 抗凝血剂,例如华法林(Warfarin)等
- 抗癫痫药,例如苯妥英(Phenytoin)、苯巴比妥(Phenobarbitone)等
- 含有异维A酸(Isotretinoin)的暗疮药
孕妇服药要谨慎,但不必对药物过份紧张或恐惧,如讳疾忌医,更可能令病情加深,对胎儿影响更大,记得看病时要主动告知医生怀孕周数,便可安心服药了。
【药物小百科】为甚么即使涂了防晒用品仍然会被晒伤?
08/07/2023
炎炎夏日,每每走在路上彷佛快要被太阳烧焦,不少市民都会因应当日的紫外线指数,采取适当的防晒措施,避免增加患上皮肤癌的风险。可是,为甚么有时明明做足了防晒措施,仍旧被晒伤了?别错怪防晒用品,原凶可能是你最近曾服用的药物!
部分药物含有感光成份,一经服食,会令皮肤对光更敏感及更易晒伤,这种现象称为光敏感反应,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令光敏感药物产生损害皮肤细胞的物质,引致皮肤出现发炎反应,可能会出现的征状有皮肤痕痒、红肿、刺痛、出疹等,因其征状与湿疹相似,所以有不少患者未能察觉是光敏感反应。常见会引起光敏感反应药物包括:
- 抗癌药,例如沙利度胺(Thalidomide)、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等
- 抗生素,例如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等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药,如萘普生(Naproxen)、呲罗昔康(Piroxicam)等
- 异维A酸(Isotretinoin)
- 利尿剂,如呋塞米(Furosemide)、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等
可能导致光敏感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并非每个使用这些药物的人都会有反应。如果你在服药时怀疑出现光敏感反应的病征,切勿擅自停药,可以询问你的医生并做进一步的评估。你亦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减低光敏性的风险,例如穿着防晒衣物、撑伞,更甚是避免在紫外线最强的时间外出。
【研究完成】控制近视硫酸阿托品眼药水一期临床研究已顺利完成!
29/06/2023
今次临床研究招募了共30位健康志愿者参加,目的是评估硫酸阿托品眼药水的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志愿者需要在我们一期中心留宿3日2夜,然后还要再连续5日回来滴眼药水,他们除了在一期中心进行研究程序之外,亦需要到位于黄竹坑的香港大学眼科中心接受详细眼部检查,所以我们非常感激每一位志愿者抽空参与研究,支持创新药物研发! 为了答谢志愿者的参与,我们特别送出小风扇,希望在炎炎夏日为大家消暑降温。小风扇除了可以折迭,方便收纳,亦可以放在桌上吹风,更可以当作外置充电器,帮手机充电,真是一物多用,相当实用! 我们将会继续进行其他临床研究招募,紧记密切留意我们的网站及各个社交平台!
【漫漫新药路】研发喷鼻式新冠疫苗 抗病毒第一免疫防线
15/06/2023
【漫漫新药路】研发喷鼻式新冠疫苗 抗病毒第一免疫防线
15/06/2023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加速推进不同技术平台的疫苗研发,截至2022年5月,已有超过110种COVID-19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有10种已获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作紧急使用,惟大部分疫苗只可减轻严重症状及降低死亡率,未能防止感染和传播。有见及此,香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喷鼻式新冠疫苗,原理是将新冠病毒的棘蛋白插入经基因改造的减活流感病毒,冀触发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另外,喷鼻式疫苗比注射式疫苗易于接种,理论上更可刺激上呼吸道粘膜产生免疫球蛋白,为抵抗病毒筑起第一道防线。
港大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及其研究团队就此研究疫苗于2021年3月至9月在香港进行一期临床试验,招募了29名从未感染COVID-19的华裔健康志愿者。结果显示高剂量喷鼻式新冠疫苗的安全性良好,且能引发适度的粘膜免疫反应,是次结果可成为下一阶段疫苗加强剂研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