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智教授的故事

張文智教授

骨科專家

突破既有思維 為病者矯治人生

香港大學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講座教授及時任系主任、何馮月燕基金教授席(脊柱外科)張文智一直是醫學科研的先行者,在他手上治癒的病人眾多,但他立志更高更遠:「一個醫生一輩子可以醫治到數千或數萬個病人,但若然一個臨床研究取得成功,從而改變全世界的治療方法,就能幫助到千百萬的患者,影響更為深遠。」

臨床科研影響深遠

香港骨科治療享譽全球,張教授秉承前人著述,亦是開拓新路的創新者。他在父親薰陶下,自幼已立志從事醫學工作,並在過去數十年骨科演變期間,一直在為香港貢獻時代需要的臨床科研成果。「不是所有疾病在患者看完醫生後都保證治癒,但通過研究,我們可以加深對疾病的了解,也能找出新的方式進行醫治。」為此,張教授不惜多花時間,經常與世界各地專家交流,務求在骨科治療中結合傳統醫學及科研的創新成果。日間從醫及教學工作,到晚上進行國際視像會議,已是張教授日常生活的一部份,然而他卻對這種忙碌樂在其中。

鼓舞成果助展笑顏

在行醫之餘,更有病人成為張教授的摯友。「由五歲到現在十四歲,從小看著她長大,每月她回來覆診時我們都會聊天,將來我一定會參加她的婚禮。」當他介紹全球首位成功測試脊柱矯正「磁力調控生長棍」的案例時,張教授非常自豪,一方面生長棍有助早發性脊柱側彎患者,更重要的是讓患者免除為治病而需定時承受手術之苦。「以往他們每半年便要在背部開刀延伸植入式金屬棒,現在他們每個月到醫院來,我們只需用儀器內的磁力裝置為他們調整生長棍的長度,大概三十秒便可以了,一點也不痛。」張教授的科研成果不只醫治了病人的身,就連心靈都一併治癒了。張教授更誠邀更多公眾人士加入成為志願者:「香港醫學科研水平是國際級的,而且骨科試驗一般沒有安慰劑對照組,較簡單直接。」

排除萬難自主研發

此外,張教授團隊亦投入超過十年時間自主研發「記憶金屬矯正棍」(又稱「聰明棍」)作為矯正脊柱側彎的另一選項。張教授回憶當年四處求援的苦惱,特別感謝香港大學臨床試驗中心的努力,使他們順利開展臨床試驗。「當年聰明棍的構思出台,卻無保險公司承保,又沒有經費支持。中心協助我們申請到政府的資助,又解決了保險的問題,更提供了專業的品質管理、數據管理及統計分析的支援,令試驗圓滿成功。」試驗完結後多年,參與的志願者仍健康快樂地回醫院覆診,張教授及團隊亦感欣慰。「我們希望能在多個國家不同中心進行更廣泛的試驗,使聰明棍能普及應用。」

全賴有張教授和一眾以人為本的仁醫一直為香港乃至世界醫療研究努力不懈,骨科臨床研究日新又新。相信張教授和團隊的創新精神,會繼續為醫學研究取得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並惠及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