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憲孫教授的故事

梁憲孫教授

血液腫瘤專家

生於斯長於斯 服務香港矢志不移

癌魔消蝕病人的精氣神,也為病人的家屬帶來無限的壓力和哀愁。《我不是藥神》的血癌標靶藥活現病人對救命新藥的渴望。在現實生活中成功研究血癌標靶藥,香港大學血液及腫瘤科名譽臨床教授梁憲孫應記一功。對於香港,他有著愛心與毅力,矢志終身為香港病人服務,並為香港醫學研究創下一筆筆光輝歷程。這些事例他更集結成書,以淺白生動的筆觸拉近病人和醫者的距離。

醫教研三者互補

梁教授自小就很欣賞醫生的專業,啟發他以治病救人作為職志,亦毅然選擇血液腫瘤科作為自己的專業訓練選擇。通過臨床經驗的累積,他希望為香港醫學作出更多貢獻,故此花上大量時間培養醫科生和從事臨床科研工作。「臨床醫療、教學、研究三者是互補的。臨床醫療要應用通過研究實證的最佳方法,也同時可作為案例與學生分享;教學需要掌握從臨床醫療和研究中總結的新知識和經驗;研究必須要建基於臨床實證並將成果傳承。」梁教授說:「尤其當今世界醫療發展日新月異,前線醫生必須要掌握對病人最好的治療方法,所以醫生必須清楚知道,參與臨床科研是自己的責任。」

臨床科研改進治療方法

面對末期癌症病人,他從沒放棄鼓勵病人參與臨床科研,把握每一個克勝死神的機會。「通過臨床科研,病人可參與試驗最新的治療方式。又因安全監測與數據採集的需要,病人會獲安排作定時檢查與跟進。醫護人員亦會全方位照顧病人,因為我們是以病人的福祉為最優先考慮!」他又以血癌與乙型肝炎之間的關連介紹臨床科研的重要性,指出香港目前有十分之一人口是乙肝帶病毒者,如血癌患者同時是乙肝帶病毒者,在化療和骨髓移植後,有機會加促肝炎的惡化。「掌握臨床新知的醫生以新藥治療,能為患者預防肝炎惡化。這種香港首例的治療方法其後亦影響全球治療血癌的方式,連外國醫生也來港取經。」

港大臨床試驗中心助力科研

香港大學臨床試驗中心二十年來致力協助臨床醫生進行科研,梁教授特別感謝中心為他提供後勤和支援工作,間接幫助部份病人延長了壽命及改善了他們的狀況。「有中心之前,我們進行研究好像縛手縛腳,又要應付文書和法律工作。現在中心提醒及協助我們處理各大、小事項,我們可以集中進行研究。」因應社會進步與世界趨勢,研究工作的規格日漸提高,香港大學臨床試驗中心將與醫生們砥礪前行,使香港的臨床研究進一步發展,持續擔任國際先驅。

「醫者最高興是可以延長病人的生命、改善他們的健康。」梁教授為病人抗擊癌魔,點亮希望。通過醫治和了解病人,醫者不單為香港的病人叩診,更是一直為香港的靈魂進行修護。為更多的人帶來希望,是讓香港維持健康活力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