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成例不斷創績 革樹乙肝治療新風
時任香港大學內科及肝臟科講座教授黎青龍從3歲入讀小學,16歲入讀醫學院、選擇肝臟內科為終生專業,46年來從事醫學教育與研究工作,更是世界最頂級的肝病權威。現年70的他仍不言休,堅持親自察看公立醫院的新症。「醫生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為有治療病患的熱誠。」
教研互補推動醫學
黎教授醉心教學與臨床科研,認為教與研兩者是互有補益的。「在醫學院施教必須通過研究多收集資訊,才能為學生帶來具實證的新知識。」通過臨床研究,黎教授一直掌握世界醫學對乙型肝炎藥物的研究進程,並通過香港大學臨床試驗中心的協助,參與多項治療肝炎新藥的試驗。「能參與到新藥的試驗,我非常高興。就連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U.S. FDA) 亦早於1998年已首次特別派員來港觀察我做的拉米夫定 (lamivudine) 臨床試驗。」
乙肝新藥革新治療方式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影響著全世界約2.57億人口,當中約有七成半是中國人。黎教授通過香港大學臨床試驗中心參與到拉米夫定 (lamivudine) 、恩替卡韋 (entecavir) 與替比夫定 (telbivudine) 三種核苷酸類似物的臨床試驗,並取得重大成果。此後醫學界終於可以有更佳的治療選擇,而無需使用副作用嚴重的干擾素。「這些抗病毒藥甚少副作用,可以大幅減低病人患上肝癌的機會,更有助逆轉肝硬化。我是全球首個在乙型肝炎病人身上試用恩替卡韋的主研究者。而在更早的拉米夫定面世時,我特別雀躍,因為我知道這將改變世界治療乙型肝炎的方式。」
以同理心奉獻科研
門生眾多,黎教授不時鼓勵醫科生參與協助其主持的臨床試驗。「作為醫生,我們需要以研究啟發新知,並在臨床上實踐,更要時刻提醒自己要有同理心,才是好醫生。」然而,進行臨床試驗最大難點除了需要醫生奉獻額外時間外,得到志願者的同意亦是關鍵。黎教授解釋進行臨床試驗前,不論藥物或疫苗,都必須經過專業評估並反覆通過動物測試,以將風險減到最低。「我們的研究很需要志願者參與,同時我們亦有責任保障志願者的安全及權益。故在開始研究前,我們必會向他們解釋所有潛在風險和副作用,進行試驗時更會密切監測。」他感謝香港大學臨床試驗中心在他進行的研究項目中,為他聯絡專家團隊、協助跟進研究進度,並大幅分擔行政及後勤工作壓力,使他能集中精力進行研究,並取得卓越成果。「很多新藥其實只差臨床實證一步,如欠這一步就沒有新藥誕生,也會窒礙到醫學發展。」
黎教授誨人不倦、勇於創新及樂天的精神,讓他走在世界肝病研究的頂峰。很多人以「天才」形容他的成功,略使他不為人知的努力失色。事實上他無忘初衷、堅持走在治病與科研前線的動力並非名利與讚許,而是他一直堅守的核心價值:施予。無論如何解讀,「施予」這詞彙套於黎教授身上,頗堪適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