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生死非僥倖 醫學突破靠累積
瑪麗醫院成人深切治療部部門主管陳惠明醫生擁有超過二十年前線經驗,可謂見盡生與死。但當分享到臨床研究的喜悅時仍難掩感激之情:「我們很感謝為醫學研究貢獻和付出的每一位。」
危重疾病研究挑戰大
深切治療臨床試驗的困難恰好是最大的研究動機。進入深切治療部的都是危重病人,而大部份針對危重疾病的新藥試驗亦只有這類病人才能參與。如何篩選病人參加而不妨礙常規治療,是醫生和研究人員最大挑戰,相對而言其價值也是最高的。「要在確保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收集珍貴的數據,而他們參與試驗時都必會獲得最高標準的照護。」
深切治療科最大的敵人是膿毒症。嚴重膿毒症會引發身體各器官的功能障礙,病患的死亡率約為25-30%,當前尚無有效的藥物可調節病人對膿毒症的反應,但全球科研人員卻努力不懈,希望能找出被譽為「魔術子彈」的有效份子並製作標靶藥物,改寫膿毒症歷史。陳醫生斬釘截鐵道:「醫生有責任參與『魔術子彈』的研發,我們的醫學需要重大突破。」他憶述曾有一名病人參與他主持的一期臨床試驗,為全球靜脈注射的首例,至今難以忘懷。「當時我正在研究一種靜脈注射的蛋白質藥物,此前從未進行過膿毒症的臨床試驗。我與那位病人解釋試驗的風險時,亦有強調此蛋白質是未曾靜脈注射入人體,然而他考慮到試驗的重要性亦爽快地答應參與。最後他痊癒了,雖然未能確定是否與此藥物有關,但他出院後我仍與他保持聯繫,也有再去探望他。」
實踐科研成果攻克重症
對於醫生而言,深切治療科是木人巷,要求醫生對各種危重病症都有所涉獵,能夠掌握不同器官衰竭的搶救技巧,並熟知各種醫療儀器的使用。陳醫生坦言深切治療科的最大難點在於基礎理論與臨床效果不接軌,很多理論上有效的治療或藥物,在實際使用上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前線醫生往往需面對比以往所學更複雜、更極端的情況,只有通過實證醫學研究,才能讓他們提升實戰知識及在治療病人時更得心應手。「判斷危重病人的治療時機,以增加病人的存活機率,是實證醫學輔助我們的成果。」二十多年來,陳醫生目睹臨床科研對危重病人的貢獻,例如科技進步令呼吸機從憑經驗的估算設定轉為智能自動調控,更可以協調病人的呼吸節奏,讓病人更舒適。
分享理念無私奉獻
陳醫生與香港大學臨床試驗中心共同分享堅定信念,一直合作無間。他非常欣賞中心同事甘願放棄私人時間進行專業研究,務求達到醫學突破。「危重病人的採樣與測試有嚴格時限性,中心同事和我一樣有時不休周末假,這已經超出了工作範疇,是工作本身的意義遠超於個人利益。」多年參與臨床研究工作的他亦具備嚴謹的工作紀律與專業態度,當研究助理告假,陳醫生更會親自為病人抽血取樣,將工作一手包辦。
慣看生離死別,但不甘於折腰於病魔與死神之前,陳醫生期望通過多年的臨床經驗,並以臨床科研的成果將病人救回。逆轉生死非僥倖,醫學突破靠累積。期望醫學界終能找到陳醫生所說的「魔術子彈」,回饋志願患者的付出。